一、肝癌分类的概述
肝癌结节外观多数呈球形,边界不规则,肿瘤周围可出现“卫星结节”。肝脏周边部靠近包膜的癌结节一般凸出表面但无中心凹陷。癌结节切面多呈灰白色,部分可因脂肪变性或坏死而呈黄色,亦可因含较多胆汁而显绿色,或因出血而呈红褐色。出血坏死多见于大结节的中央部。癌结节质地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实体型癌切面呈均质、光滑且柔软;梁状型癌切面则干燥呈颗粒状;胆管细胞癌因富含胶原纤维质地致密。肝癌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可达2000~3000g,不伴肝硬化的巨块型肝癌体积更大,重量可达7000g以上。多数肝癌伴大结节性或混合性肝硬化,部分门静脉、肝静脉腔内可见癌栓形成。
二、肝癌的组织学分型
1、肝细胞癌
很多见,多数伴有肝硬化。一般相信系由实质细胞产生,占肝癌病例之90%~95%(我国占91.5%),主要见于男性。癌细胞呈多角形,核大而且核仁明显,胞浆呈颗粒状,为嗜酸性,排列成索状或巢状,尤以后者为多见,有时在分化较好的癌细胞中可见到胆汁小滴。癌巢间有丰富的血窦,癌细胞有向血窦内生长的趋势(图1)。肝细胞癌分为索状/梁状型、索状腺样型、实体型和硬化型四种类型。同一病例中有时可见结节性增生、腺瘤和肝癌等不同病变同时存在,且常伴有肝硬化。
2、胆管细胞癌
女性多见,约占女性肝癌的30.8%。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来自小胆管,癌细胞较小,胞浆较清晰,形成大小不一的腺腔,间质多而血窦少,这一类在临床相对多见。另一种来自大胆管上皮,癌细胞较大,常为柱状,往往形成较大的腺腔,这一类较少见。胆管细胞癌不分泌胆汁而是分泌黏液(图2)。胆管细胞癌根据形态一般分为管状腺癌、鳞腺癌、乳头状腺癌三种亚型。与肝细胞癌相比,胆管细胞癌往往无肝病背景,极少伴有肝硬化,癌块质硬而无包膜,结缔组织较多,以淋巴道转移为主,临床表现为早期出现黄疸、发热,门脉高压症状少见,仅约20%患者AFP轻度增高。
3 、混合型
较少见,其特点是部分组织形态似肝癌细胞,部分似胆管癌细胞,两种细胞成分有的彼此分隔,有的混杂,界线不清。混合型肝癌可分为分离型、过渡型、混杂型三种亚型。
三、肝癌的Eggel分类
1、巨块型
癌组织呈大块状,可以是单发性,也可以由许多密集的小结节融合而成。一般以肝右叶多见,约占73%,类似膨胀性生长,周围可有假包膜形成,合并肝硬化较轻,手术切除的可能较高,预后也较好。但有报道伴有“卫星结节”的巨块型肝癌预后差。
2、结节型
肝癌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结节组成,也可由数个结节融合成大结节,常伴有明显肝硬化,手术切除的可能低,预后较差。
3、弥漫型
很少见,主要由许多癌结节弥散分布于全肝,伴肝硬化,预后极差。这一传统分型已沿用至今,主要适用于已有临床表现的肝脏较大和较晚期肝癌。
四、肝癌的生长方式的分类
1、膨胀型:癌肿边界清晰并有包膜形成,有单结节或多结节,常伴有肝硬化。
2、浸润型:癌肿边界不清,多数不伴肝硬化。
3、混合型:在膨胀型癌灶外伴有浸润型肝癌存在,同样分为单结节型和多结节型。
4、弥漫型:肝脏弥散性的小结节癌灶,结节直径多在1cm以下,分布于整个肝脏。
5、特殊型:如带蒂外生型、肝内门静脉癌栓而无实质癌块等。不同地区肝癌的病理表现不同,如日本以膨胀型为多,北美以浸润型为多,南非的肝癌常不伴有肝硬化。
五、我国肝癌分类
全国肝癌病理协作组在Eggel分类基础上又提出以下分型即弥漫型、块状型(包括单块状、融合块状、多块状)、结节型(包括单结节、融合结节和多结节)、小癌型。
1、弥漫型
癌结节小,呈弥散性分布。此型易与肝硬化混淆。
2、块状型
癌肿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可在分为3个亚型。
A.单块型:单个癌块,边界较清楚或不规则,常有包膜。
B.融合型:相邻癌肿融合成块,周围肝组织中有散在分布的卫星癌结节。
C.多块型:由多个单块或融合块癌肿形成。
3、结节型
癌结节直径>5cm,可再分为3个亚型:
A.单结节型:单个癌结节,边界清楚有包膜,周边常见小的卫星结节。
B.融合结节型:边界不规则,周围散在卫星结节。
C.多结节型:分散于肝脏各处,边界清楚或不规则。
4、小癌型
单个癌结节直径≤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边界清楚,常有明显包膜。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消化科肿瘤专家陈英笙主任指出:对于肝癌的治疗而言,先要明确肝癌的类型和病理时期,然后再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