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很多肺癌病例在确诊时已失去切除术的机会,相当部分中晚期病患因不能耐受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应用中医药治疗,在稳定和缩小病灶、减少浸润转移、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治疗结果,这已有众多的临床报道。
目前早、中期肺癌的治疗结合中医可明显提高治疗结果。据近几年来报道单用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100例以上者的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其病灶稳定情况约为67%~87%,均高于同期化疗对照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改善比例中药组也明显优于化疗组。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治疗结果特点可概括为“带瘤生存”。
中医将肺癌看作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治疗应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机能,通过辨证论治以治癌;由于先天禀赋、年龄、病程、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措施等的不同,患者之间又往往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即表现出同病异证现象,因而采用辨证论治方法仍然是目前中医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有利于探索诊治规律及治疗结果分析。
中医辨证分为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脾虚痰湿、阴阳两虚、气滞血瘀等五个证型。分别给以滋阴生津、益气养阴、益气健脾、滋阴温阳等扶正培本为主,与化痰软坚、理气化瘀、清热解毒等抗癌药酌情同用。
肺癌中医治疗理论基础:辨证治疗
①肺癌中医治疗之扶正培本
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虚证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机,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而出现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形成肿瘤。临床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扶正培本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等,对于肺癌等一些肿瘤可能会降低复发的可能、提高治治疗结果果的作用。因此扶正培本是中医预防、治疗肺癌的特色和优势。
适应证:主要适应于晚期肿瘤。
具体措施:滋阴,补气,补阳,养血。
②肺癌中医治疗之祛邪
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外邪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由于长期饮食不洁、情志失调、过度劳伤等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引起气滞血瘀、邪毒聚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形成肿瘤。因此,祛邪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大治则,具有较好的治疗结果。
适应证:早期肿瘤和体质较好的病人。
具体措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祛湿,以毒攻毒等。
评价:证是一类西医尚未认识的基本病理过程,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辨证治疗通过调整病人的阴阳平衡、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等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中医辨证治疗虽然主观治疗结果较好,但客观治疗结果较差,肿瘤的体积变化常不显著。
根据肺癌的病理机转,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特点,大体把肺癌分为肺郁痰热、气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个常见的临床证型。其辨证要点和施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肺郁痰热型症
咳嗽不畅,痰中带血,胸胁痛或胸闷气促,唇燥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脉弦或弦细。本证为肺气贲郁,血瘀痰壅。治宜宣肺理气,化瘀除痰。处方:苇茎30g,桃仁、生薏苡仁、茯苓、冬瓜仁各15g,浙贝母20g,桑叶、三七各10g,守宫5g,法半夏12g,陈皮、甘草各6g。
二、气虚痰湿型症
咳嗽痰多,胸闷短气,少气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溏。舌质淡黯或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或滑。证属肺气虚弱,子病及母,脾失健运,痰湿内阻。治宜补气健脾,除痰散结。处方:党参、生薏苡仁各20g,茯苓、白术、浙贝母、白扁豆、炒穿山甲(先煎)各15g,山药25g,桔梗、砂仁(后下)各10g,陈皮、甘草各6g。
三、阴虚痰热型症
咳嗽少痰,或干咳,咽干不适,或咯痰带血丝,胸满气急,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光剥或舌光无苔,脉弦数无力。本证为肺肾阴虚、痰热互结,治宜滋肾清肺,除痰清热。处方:桑白皮、生地黄、知母、沙参、麦冬、浙贝母、鳖甲(先煎)、生薏苡仁、鱼腥草各15g,甘草6g。
四、气阴两虚型症
干咳痰少,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消瘦神倦,口干短气,目瞑失寐,烦躁心悸,纳差体乏,舌红干或嫩红、苔白干或无苔,脉沉细。证属肺脾两虚,肾阴枯竭。治宜益气养阴,扶正除积。处方:党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熟地黄、山茱萸、百合、浙贝母各15g,山药25g,桔梗10g,冬虫夏草、甘草各6g。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有效治疗早期肺癌? 下一篇:小细胞肺癌病人能动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