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虽说是一种疾病,但是其中种类很多。临床上亦可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肉眼形态、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等不同,而有多种分类方法。肺癌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不同的种类和分类的结果,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下这个问题。
一、肺癌的种类与分类
根据癌细胞在显微镜下形状特点的不同,肺癌的种类可分成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证明这两大肺癌的种类其生长和扩散方式均不同,治疗方法也明显不同,预后也不同。肺癌的种类之小细胞肺癌:也叫做燕麦细胞癌,约占肺癌的20%。这类的肺癌增长迅速,容易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小细胞肺癌的成因和吸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配合放射治疗。肺癌的种类之非小细胞肺癌:大约80%的肺癌患者得的是非小细胞肺癌。这种癌症的生长和扩散相比小细胞肺癌缓慢。非小细胞肺癌包括三种:鳞癌、腺癌和大细胞肺癌,它们的细胞类型不同。大多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因和吸烟有关,但少数腺癌和许多大细胞肺癌的病例成因还不明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配以化疗和放射治疗。晚期患者主要接受化疗和放疗的联合治诊疗理念。截止目前,肺癌的种类具体就这两种类型,肺癌患者一定要确诊自己是那种类型,以便更好的治疗。
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中央型肺癌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周围型肺癌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称为周围型,约占1/4,以腺癌较为多见。
按组织学分类
目前国内外对癌组织学分类仍不十分统一,但多数按细胞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
(一)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
是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0%,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非常密切。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并有向管腔内生长的倾向,常早期引起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癌组织易变性、坏死,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脓肿。鳞癌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的机会相对多,5年生存的可能较多,但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
由于支气管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受慢性刺激和损伤、纤毛丧失、基底细胞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发育不全,很易突变成癌。典型的鳞状上皮样排列。电镜检查:癌细胞间有大量核粒与张力纤维束相连接。
有时偶见鳞癌和腺癌混合存在称混合型肺癌(鳞腺癌)。
(二)小细胞未分化癌(简称小细胞癌)
是肺癌中恶性程度很高的一种,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患者年龄较轻,多在40-50岁左右,多有吸烟史。多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倾向于粘膜下层生长,常侵犯管外肺实质,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手术时发现60%-100%血管受侵犯,尸检证明80%-100%有淋巴结转移,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本型对放疗和化疗比较敏感。
肺癌的分类的癌细胞多为类圆形或棱形,胞浆少,类似淋巴细胞、燕麦细胞型和中间型可能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Kulchitiky细胞或嗜银细胞。核细胞浆内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可引起副癌综合征。
(三)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
可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支气管,细胞较大,但大小不一,常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呈实性巢状排列,常见大片出血性坏死;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胞浆丰富,可分巨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巨细胞型癌细胞团周围常有多核巨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透明细胞型易误认为转移性肾腺癌。大细胞癌转移较小细胞未分化癌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大。
(四)腺癌也是肺癌的分类的一种
女性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粘液腺,因此,在周围型肺癌中以腺癌为常见。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5%。腺癌倾向于管外生长,但也可循肺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肿块。腺癌富血管,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易转移至肝、脑和骨,更易累及胸膜而引起胸腔积液。
典型的腺癌细胞,呈腺体样或乳头状结构,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常含有粘液,核大、染色深,常有核仁,核膜比较清楚。
二、肺癌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很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
2、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窥见癌肿或癌性浸润者,可采取组织供病理切片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
3、放射性核素检查
67Ga-枸橼酸盐等放射性药物对肺癌及其转移病灶有亲和力,静脉注射后能在癌肿中浓聚,可用于肺癌的定位,显示癌病的范围,阳性比例可达90%左右。
4、细胞学检查
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比例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比例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5、剖胸探查术
肺部肿块经多种方法检查和短期试探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的性质,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作剖胸探查术。术中根据病变情况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这样可避免延误病情致使肺癌病例失去早期治疗的时机。
由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医学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后者又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等。
肺癌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肺癌的确诊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高度警惕。肺癌患者应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肺癌晚期转移与恶化的可能性。
6、ECT检查
ECT骨显像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如病变已达中期骨病灶部脱钙达其含量的30%~50%以上,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二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比例。
7、纵隔镜检查
当CT可见气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组淋巴结肿大时应全麻下行纵隔镜检查。在胸骨上凹部做横切口,钝性分离颈前软组织到达气管前间隙,钝性游离出气管前通道,置入观察镜缓慢通过无名动脉之后方,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用特制活检钳解剖剥离取得活组织。临床资料显示总的阳性比例39%,死亡人数约占0.04%,1.2%发生并发症如气胸、喉返神经麻痹、出血、发热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