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期的肺癌病者,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肺癌病者多见的病者就是发热,发热是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放化疗副反应引起的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易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发热;使用某些生物制剂,如白介素,胸腺肽等,也可造成发热加重;还有一种只见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热,称为癌性发热,多于与肿瘤组织在增大的过程中缺血坏死或放化疗后引起的组织损伤,组织坏死被吸收所致。
中医认为,肿瘤形成的原因多是和内伤发热有关,主要多见于气血阴精亏损,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功能保持着动态平衡,如平衡失常,散热少而产热多时则出现发热,主要由下列因素而引起:
1、感染性发热 感染是发热常见的病因,各种急、慢性全身性传染病与局部感染病灶均可引起发热,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脑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结核病,或引起局部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蜂窝组织炎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传染性肝炎等。其他如霉菌感染、立克次体、原虫感染等都可引起发热。
2、无菌性组织损伤 如心肌、肺、脾的梗死,大面积损伤等,从损伤组织的周围组织炎性反应可以产生和释放内热原,手术后所见的“外科热”属同样性质。
3、中枢神经性发热 如中暑、脑溢血、中毒性脑病等,由于神经系统遭受严重损害,丧失调温能力而引起发热。
4、恶性肿瘤 遭受恶性肿瘤破坏的病灶和肿瘤本身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发热。
5、变态反应 不论是速发或迟发型的变态反应均可引起发热,如血型不合输血、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产生散热异常 产热过多,主要见于强烈运动后,癫痛持续状态和甲亢危象时;散热减少,可见于广泛性皮肤病、阿托品中毒、出汗功能障碍等。
发热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不同表现则反应不同病症。
肺癌发热患者养成一个科学的生活习惯,做好营养保健的护理与饮食调理,提高免疫力,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以努力改善肺癌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发热病人应每个备一根体温计随时监测体温。
低热,指低于38℃,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果温度较高或出现持继不退的发热则应当及时与医师联系。患者家属在有中可备用一支体温表,以便随时测量和记录患者体温的变化。在降温的措施中,物理降温是有效且很为安全的,应当治疗。
物理降温是指用冰袋冷敷或者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大血处,如头部、太阳穴、颈部、腋窝、腹股沟,而不要在枕后、耳后、前胸、腹部擦拭。另外,足底等处可冷敷冰袋。
患者体温在39℃以下时,也可以用温水擦拭。在采取降温措施后30分钟复测体温,以后每1~2小时测量1次体温。退热后,患者往往会大量出汗,这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帮助患者擦干身体,更换清洁的衣服和床上用品,防止褥疮和感冒。
有些患者和家属盲目地认为药物降温又好又快,这一想法是不对的,一些退热药物会导致体温骤降,致患者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和休克。体质虚弱者和老年患者尤其要慎用退热药。
高热时要注意多饮水(盐开水、果汁、汤、牛奶等),补充体内丧失的水分和盐分。同时由于长期的发热,使得患者机体的分解低谢增快,消耗增加,因而患者也需要适当补充营养。
护理措施:
1)应注意休息,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2)口腔护理:高热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如不注意口腔清洁,很容易发生口炎,甚至口腔溃疡,我院配制漱口水,有利于抑制细菌生成。
3)皮肤护理:中层得出大量的汗水,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帮助患者擦干身体,更换清洁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防止褥疮和感冒;
4)增加高蛋白饮食及水份的补充,如鸡蛋、牛奶、汤、盐水、瘦肉等;
5)对于低热和中等热的病人,可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衣着、被褥厚薄以及建议饮凉饮,以降低体温,促进舒适;
6)对高热病人,常采用酒精擦浴和冰袋冷敷的方法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降温。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肺癌病人喉咙疼怎么回事? 下一篇:肺癌会对病人造成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