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者在病初可即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喉痛,一些病者是在放化疗时出现,吃消炎药或西瓜霜润喉片缓解。肺癌病人常见的肺癌疼痛的病因:
1)、肿瘤本身所致疼痛(主要指胸痛):由于肿瘤侵犯或压迫胸膜,产生钝痛或隐痛,严重时出现剧烈的胸痛,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2)、肿瘤压迫致痛:肿瘤压迫肋间神经时,可引起肋间神经痛。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痛、上肢水肿等。压迫臂丛神经引起相应部位疼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
3)、肿瘤转移致痛。
4)、肺源性骨关节增生致痛。
5)、肺癌引起皮肌炎致痛。
6)、抗癌治疗致痛。
肺癌疼痛的机理: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癌细胞浸润或侵犯邻近血管、神经、淋巴管、软组织、内脏和骨组织,对其压迫或刺激,从而产生疼痛。肿瘤本身所产生的一些化学致痛物质、肿瘤的代谢产物、坏死组织分解产物等刺激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
肺癌疼痛的常见部位:胸痛、肩背痛、上肢痛、颈项痛、头痛、腹痛、腰骶部痛、下肢痛等。
癌症的三阶梯止痛法,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而分别使用不同等级止痛药物为治疗原则的止痛方法。作为一种很常用且极为有效的止痛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大力推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类慢性疼痛。
使用三阶梯止痛法的前提是要学会癌痛等级的评估。要把患者的癌痛分为轻、中、重三级,很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0~10级疼痛评价量表。医生向患者提问请他回答:“若0为无痛,10为你能想象的很痛,那么你现在的疼痛是几级?疼痛很重时为几级?很轻时为几级?”
1~4级为轻度疼痛,患者虽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5~6级为中度疼痛,患者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影响睡眠;7~10级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入睡,可伴有被动体位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搞清了患者的疼痛等级后,再按照WHO提出的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给药:
1、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
2、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3、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下面我们分别列举各阶梯中的常用药物。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很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
常用药物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等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
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
此阶梯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可直肠给药)等等。但是,度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另外,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止痛的治疗结果,减少了止痛药的剂量,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这些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和强的松,可以减轻周围神经水肿和压迫引起的疼痛;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美舒郁、百忧解,用来镇痛、镇静、改善心情;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治疗撕裂性及烧灼样痛和放化疗后疼痛;羟嗪类抗组胺药,用于镇痛、镇静、镇吐。
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治疗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不良饮食增加的肺癌隐患 下一篇:哪些原因致肺癌病人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