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肺癌的早期确诊对肺癌的临床治疗和愈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肺癌也和其他癌症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检测肺癌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提高警惕,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及时进行周密检查。
二、诊断肺癌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在早期可以无异常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发生感染,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后,可以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在断层X线片上可显示突入支气管腔内的肿块阴影、管壁不规则、增厚或管腔狭窄、阻塞。肿瘤侵犯邻近肺组织和转移到肺门纵隔淋巴结时,可见肺门区肿块,或纵隔阴影增宽,轮廓呈波浪形,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时呈分叶状。纵隔淋巴结压迫膈神经时,可见膈肌抬高,透视可见膈肌矛盾运动。气管隆凸下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可使气管分叉角增大,相邻的食管前壁也可受压。晚期病例还可看到胸膜积液或肋骨破坏。周围型肺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肺野周围孤立性园形或椭园形块影,直径从1cm~2cm到5cm~6cm或更大。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糙,常发出细短的毛刺。少数病例在块影内偶见钙化点。周围肺癌长大阻塞支气管管腔,可出现节段性肺炎或肺不张。癌肿中心部分坏死液化,可见厚壁偏心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很少有明显的液平面。结节型细支气管肺癌的X线表现,为轮廓清楚的孤立球形阴影;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表现为浸润性病变,轮廓模糊,从小片到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类似肺炎。
2)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断面图象避免病变与正常肺组织重迭,密度分辨比例高,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膈上、脊柱旁、心后、纵隔等处)的早期肺癌,对明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很有价值,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3)磁共振(MRI):又称核磁共振,其优点是容易区别纵隔,肺门血管与肿块及淋巴结,且能多面成像,能更好确定肿瘤范围及血管受累情况,对比分辨比例好。但由于肺部含气高,MRI效果往往不如CT,且价格昂贵,因此在肺癌的诊断中,应用还不广泛。
(2)痰细胞学检查:肺癌痰细胞学检查阳性比例超过50%。阳性比例的高低还取决于标本的质量和送检次数。肺癌表面脱落的癌细胞可随痰咯出,痰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可明确诊断,准确性可达80%以上。特别是伴有血痰的病例,痰中找到癌细胞的机会更多,应连续数口重复送痰检查,一般送检4~6次为妥。
(3)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的诊治上已成为常规的方法之一。对中心型肺癌可在支气管腔内直接看到肿瘤,并可采取小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阳性比例高,亦可经支气管刷取肿瘤表面组织或吸取支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比例。
(4)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经胸腔的针刺活检诊断,对可疑的周边病灶比支气管镜检查更为可靠。对周围型肺癌获取组织学诊断的阳性比例可达90%以上,通常是在CT指引下针刺取活检,方法简单。但极少数可能产生气胸,胸膜腔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
(5)胸水检查:抽取胸水离心处理后,取其沉淀作涂片检查找癌细胞。
(6)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管前隆凸下及两侧支气管区淋巴结情况,并可采取活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肺癌是否已转移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阳性者,说明病变范围广,不宜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阳性比例较高。
(7)胸腔镜检查:经胸壁作小切口插入胸腔镜或纤维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病变范围或取活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
(8)胸腔外转移的寻找:治疗前行骨ECT扫描、腹部B超和头颅CT检查以了解有无肺外转移灶。
(9)转移病灶活组织检查:晚期肺癌病例已有锁骨上、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转移或出现皮下结节者可切取病灶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或穿刺抽取组织作涂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10)开胸探查:经各种方法检查,仍未能明确病变的性质,而肺癌可能性又不能排除时,如病人全身情况允许,应作开胸探查。术中根据病变作活检或相应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1)肿瘤标志物:在常见肿瘤中肺癌的标志物很多,其中包括蛋白质、内分泌物质、酶、肽类和各种抗原物质。常见的相关抗原有:CEA 、CA-50、CA125、CAl9-9、TPA、TPS、Cyfra211,某些酶如神经烯醇化酶(NSE)。
伟达肿瘤医院的专家提示:在做出肺癌确诊时,要与以下的疾病予以区别
1、肺结核:
1)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多见于年轻患者,多无症状,一般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多位于结核好发部位(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病灶边界清楚,可有包膜,内容密度高,有时含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核灶,在随访观察中多无明显改变。如有空洞形成,多为中心性空洞,洞壁规则、较薄,直径很少超过3cm,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和钙化点,肺内常有散在性结核灶。常需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2)粟粒性肺结核易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混淆。粟粒性结核常见于青年,有发热等全身毒性症状,X线胸片上病灶为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较淡的粟粒结节,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而肺泡癌两肺多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深,进行性发展和扩大,且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临床、实验室等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可以鉴别。
3)肺门淋巴结核在X线片上可能误诊为中心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或老年,多有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多呈强阳性,很少咯血,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应当注意,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中央型肺癌其特殊的X线征象,可通过体层摄片、CT、MRI和纤支镜检查等加以鉴别。应结合临床症状,X线片、痰细胞学及支气管镜检,早期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肺部炎症:
1)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病较急,先有寒战、高热等毒血症状,然后出现呼吸道症状,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吸收较快而完全。X线片上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密度不均匀,且不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而癌性阻塞性肺炎炎症吸收较缓慢,或炎症吸收后出现块状阴影,且多有中央型肺癌表现,纤支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2)肺脓肿: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空洞时X线片上表现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起病急,在急性期有明显感染症状,中毒症状明显,常有寒战 、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增高,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常有液平面,周围有炎症改变脓肿周围的肺组织常有浸润,胸膜有炎性变。癌性空洞常先有咳嗽、咯血等肿瘤症状,然后出现咳脓痰、发热等继发感染的症状。胸片可见癌肿块影有偏心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结合纤支镜检查和痰脱落细胞检查可以鉴别。
3、肺部其他肿瘤:
1)肺部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软骨瘤等有时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一般肺部良性肿瘤病程较长,生长缓慢,临床大多没有症状。X线片上呈现为类园形块影,密度均匀,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多无分叶。
2)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病年龄比肺癌轻,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与肺癌相似,有刺激性咳嗽、反复咯血,X线表现可有阻塞性肺炎或有段或叶的局限性肺不张,断层片可见管腔内软组织影,纤维支气管镜可发现表面光滑的肿瘤。
4、纵隔淋巴瘤:
可与中心型肺癌混淆。纵隔淋巴肉瘤生长迅速,临床常有发热和其他部位的表浅淋巴结肿大,X线片上表现为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影增大。对放射治疗敏感,小剂量照射后即可见到块影缩小。
5、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应与恶性胸水相鉴别。胸水中的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NSE等)有助于鉴别胸水的良性和恶性。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