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已成为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很高的恶性肿瘤.据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统计,肺癌已跃居为恶性肿瘤死因第一位.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病人5年生存的可能的关键.
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的可能呈逐渐增高趋势,尽管外科手术成功的可能很高,但总体5年生存的可能仅为10%~14%,主要原因为诊断后已无法手术或手术切除时已有微转移灶。虽然Ⅰ期肺癌5年生存的可能高达70%以上,但大部分病人为有症状时就诊,在病变诊断后仅有25%的病例适合手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成为提高生存的可能的关键。
二、CT普查肺癌对象的选择
肺癌已成为男女性发病的可能很高的恶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4∶1。发病年龄98%大于40岁,90%大于50岁。我们的一组病例中25例全部位于50—69岁年龄段,占参加普查人群的1.6%~1.9%,男女之比1.7∶1。非吸烟组肺癌发生的可能反而高过吸烟组2.4%(15/621)∶(10/500),这说明吸烟不是肺癌发生的原因。日本抗癌协会(Anti_Lung Cancer Action ,ALCA)1993年开始对9998名4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肺癌CT普查,肺癌发生的可能0.4%(36/9998);而美国早期肺癌行动计划(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gram ,ELCAP)1998年对1000名60岁以上吸烟男性行肺癌CT普查,肺癌发生的可能3.7%(37/1000)。综合这三组结果,50岁以上男女人群参加肺癌CT普查可检出大约2%的肺癌,不应排除女性和非吸烟者参加肺癌普查。有学者认为40岁以上均可考虑参加普查。
三、 CT普查的目的
①发现病灶。
②分析病灶尽可能做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③提出对疑似病例的处理意见:随访、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
四、CT扫描方法的选择
根据扫描模式的不同,CT扫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方法:
①传统CT扫描
②常规螺旋扫描
③局部薄层螺旋扫描
④低剂量螺旋扫描
⑤HRCT扫描
⑥Lungcare扫描
⑦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诊断
全军肿瘤研究治疗中心原副主任,卫生部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陈宴主任预测,通过肺癌CT普查能发现和诊断更小及更早期的无症状肺癌,加上及时手术治疗和胸外科的技术进步和中医药的配合,肺癌的死亡人数可望减低30%--50% 。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