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因此,胆囊对我们也很重要。为什么现在每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发生呢?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主要因为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发展成为慢性胆囊炎,就面临着新的隐患――癌变,胆囊就会癌变,这个严重问题往往不为很多人所知,胆囊恶变的过程非常隐匿,其导致的右上腹隐痛病人往往以为是胆囊结石或炎症引起的,B超检查往往也是只见石头未见癌变,等到肿瘤长大甚至“原形毕露”时,绝大多数人已失去完全医治的机会,即使进行手术,效果也不理想。
2、患病时间较长(>5年)、腹痛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尤其是萎缩性胆囊炎(即胆囊大小小于正常范围)。胆囊内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比例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30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时有腹痛发作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
3、瓷胆囊。即胆囊壁钙化,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它是慢性胆囊炎的终末阶段,瓷胆囊癌变比例高达20%。
4、合并有胆囊息肉、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者。息肉≥10毫米者癌变比例高达23%。
5、B超提示胆囊壁有明显增厚或局限性增厚者。
6、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随着胆石体积的增大,胆囊癌的发生的可能相应升高,直径大于2.0厘米结石者比小于1厘米者胆囊癌的发生的可能高10倍。
7、以前曾接受过胆囊造瘘术者。
其次,有胆结石和胆囊息肉的人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因为平时没症状就放松警惕,务必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B超是目前早期诊断胆囊癌定性的治疗方法。如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胆囊癌
(1)胆囊息肉直径>1cm ,基底较宽或复查发现逐渐增大。(2)胆囊壁不规则增厚>0.5cm或有钙化斑。(3)胆囊增大,脂肪餐提示胆囊收缩功能障碍。(4)胆囊轮廓不清或边界不规则。
2、原本没有症状的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饱胀,或原本只是轻度隐痛或胀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加重或频比例增加,或出现皮肤、小便发黄,要及时就诊。
3、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状者,如果单发息肉大于1cm,同时患有胆结石,应尽早诊治。
4、注意饮食,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因为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禁酒,酒精可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变大。
既然知道哪些情况会引起胆囊癌变,那么我们就有办法去预防它: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越来越好,让胆结石悄悄的在体内“成长”,为我们身体健康带来了伤害。那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才能让胆结石远离我们呢?首先保持体重,多做运动;其次应注意饮食卫生、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应避免过于劳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定期的检查身体以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很多人早上不吃早餐,这样就会导致空腹时间过长,而胆汁在空腹时分泌是很少的,造成了但是在胆囊中残留过多,胆汁分泌少会引起胆汁中的胆酸含量减少,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长此以往,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形成结晶,使胆固醇结石越来越大。
少荤多素
偏荤油腻的食物中含的脂肪和胆固醇很多。胆汁是用来消化脂肪的,胆结石病人的胆汁排出有问题,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引起疼痛不适。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
另外还有:
1、有反复腹痛发作症状者,应尽早通过手术来完全治疗胆囊炎与胆石症。
2、注意饮食习惯,三餐要定时,少吃油腻的食物,尤其是烧烤、油炸的食物。此外,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能减少胆囊癌发病的危险。
3、体重严重超标者胆囊癌发生的可能也高,肥胖者应积极减肥,控制体重。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不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有一些比较特别情况的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比较容易癌变。那么,什么样的胆囊有癌变的可能?有什么办法可以进行预防呢?下面我将这些比较特殊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1、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病人,尤其是女性,其癌变比例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80%左右,平均年龄为65岁左右。但从来未有腹痛症状的患者其胆囊癌变的人数并不升高。2、患病时间较长(>5年)、腹痛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尤其是萎缩性胆囊炎(即胆囊大小小于正常范围)。胆囊内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比例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30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时有腹痛发作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
3、瓷胆囊。即胆囊壁钙化,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它是慢性胆囊炎的终末阶段,瓷胆囊癌变比例高达20%。
4、合并有胆囊息肉、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者。息肉≥10毫米者癌变比例高达23%。
5、B超提示胆囊壁有明显增厚或局限性增厚者。
6、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0厘米。随着胆石体积的增大,胆囊癌的发生的可能相应升高,直径大于2.0厘米结石者比小于1厘米者胆囊癌的发生的可能高10倍。
7、以前曾接受过胆囊造瘘术者。
其次,有胆结石和胆囊息肉的人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因为平时没症状就放松警惕,务必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B超是目前早期诊断胆囊癌定性的治疗方法。如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胆囊癌
(1)胆囊息肉直径>1cm ,基底较宽或复查发现逐渐增大。(2)胆囊壁不规则增厚>0.5cm或有钙化斑。(3)胆囊增大,脂肪餐提示胆囊收缩功能障碍。(4)胆囊轮廓不清或边界不规则。
2、原本没有症状的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饱胀,或原本只是轻度隐痛或胀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加重或频比例增加,或出现皮肤、小便发黄,要及时就诊。
3、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状者,如果单发息肉大于1cm,同时患有胆结石,应尽早诊治。
4、注意饮食,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因为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禁酒,酒精可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变大。
既然知道哪些情况会引起胆囊癌变,那么我们就有办法去预防它: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越来越好,让胆结石悄悄的在体内“成长”,为我们身体健康带来了伤害。那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才能让胆结石远离我们呢?首先保持体重,多做运动;其次应注意饮食卫生、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应避免过于劳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定期的检查身体以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很多人早上不吃早餐,这样就会导致空腹时间过长,而胆汁在空腹时分泌是很少的,造成了但是在胆囊中残留过多,胆汁分泌少会引起胆汁中的胆酸含量减少,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长此以往,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形成结晶,使胆固醇结石越来越大。
少荤多素
偏荤油腻的食物中含的脂肪和胆固醇很多。胆汁是用来消化脂肪的,胆结石病人的胆汁排出有问题,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引起疼痛不适。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
另外还有:
1、有反复腹痛发作症状者,应尽早通过手术来完全治疗胆囊炎与胆石症。
2、注意饮食习惯,三餐要定时,少吃油腻的食物,尤其是烧烤、油炸的食物。此外,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能减少胆囊癌发病的危险。
3、体重严重超标者胆囊癌发生的可能也高,肥胖者应积极减肥,控制体重。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胆囊癌发病与什么有关? 下一篇:为什么会得胆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