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热蕴结证。
主证:腹部阵痛,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兼有发热恶心、胸闷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2、气滞血瘀证。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痢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黄,脉涩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3、脾肾阳虚证。
主证:面色苍白,少气乏力,畏寒肢冷,腹痛隐隐,遇寒则甚,喜按喜温。黎明泄泻,或污浊频出,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4、肝肾阴虚证。
主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骨蒸盗汗,遗精带下,舌质红或绛,舌苔少或无,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运用于临床,将心理疏导、药物治疗、身体锻炼、饮食调养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多方面对病人进行由内而外、整体调节治疗,做到中西医优势互补。
在肿瘤的治疗上,中西医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了治疗的主要趋势,将中医中药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治疗的效果将会得到很大地提升。中医药在辨证基础上使用,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护脏腑,促进细胞的修复。减轻手术及放化疗的影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坚定治疗信心,调整饮食,加强锻炼,再配合中医治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帮助患者们获得更好治疗的效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