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肠癌转移后很多人都放弃了治疗的机会。但是当前已认识到大肠癌肝转移具有相对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极少合并肝硬化的特点,通常人们认为大肠癌一旦出现转移的现象就很难治疗。近年来在治疗上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有许多措施可供选择,但手术治疗是治疗的惟一可提供治疗的方法。除了肝内有淋巴结转移、不能切除的肝以外的转移灶、肝转移灶个数4个以上者之外,都可作为肝切除的适应症。
手术治疗虽是主要手段,但其他综合治疗的措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不能切除的肿瘤,合理选择冷冻、无水酒精注射、热疗内注射、磁共振或 CT导向的激光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等,可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期。
因为肝转移癌病人术后复发常见的部位仍是肝脏,有10%~20%的病人肝内再次复发。有文献报道,肝转移癌切除病人,再次手术者平均生存达 23个月,明显高于化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故有人提出再次肝切除结合肝外病灶切除的方法可延长病人生命。
辨证施治中医大肠癌晚期转移的治疗,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要证型有:
①湿热蕴结型:辨证为湿热蕴毒滞于大肠。方用槐花地榆汤加减。方中苦参、生薏仁清热祛湿;槐花、地榆止血消肿;败酱草、马齿克、黄柏清热解毒。
②气滞血瘀型:辨证为瘀毒内结,腑气不通。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归尾、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枳壳、陈皮理气,金银花、败酱草清热解毒。
③脾肾阳虚型:辨证为脾虚命门火衰,寒湿内蕴。方用参苓白术散及四神丸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薏仁健脾祛湿;肉蔻、破故纸、吴茱萸温补脾肾。
④肝肾阴虚型,辨证为肝阴不足,肾水亏乏。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方中知母、黄柏滋阴清热、生熟地、枸杞、女贞子补益肝肾。
⑤气血双亏型:辨证为气血双亏。方用八珍汤及当归补血汤加减,方中太子参、白术,云苓、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白芍、熟地阿胶养血生血,一般大肠癌晚期转移的中医治疗多采用以上方式。
有学者研究发现,行腹腔化疗腹腔和门静脉内药物浓度较周围静脉血高数千倍,但是,化疗药物穿透能力差,对大的病灶效果不佳。用腹腔化疗只限于大肠癌术前和术后早期,术前用药因不易判断癌细胞是否已穿透浆膜或有否腹腔播散等,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反复腹腔穿刺有引起腹膜炎的可能性,容易延误手术时机,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可能。
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粘连尚未形成,药物可以充分与腹腔接触,起到治疗作用。术后早期癌细胞负荷很小,对化疗药物敏感,而且人体因受手术、麻醉等的打击,免疫力下降,此时也需要用化疗。但是,腹腔内反复注入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使其在腹腔内积蓄,增加了药物的毒性,有的胃肠浆膜甚至肌层坏死,引起严重后果。更严重的还会导致骨髓抑制而死亡。所以,对腹腔化疗应严格掌握,应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和血相变化,一旦出现白细胞明显下降、严重腹泻、腹痛等应及时停药,并做相应的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高温、低渗化疗药液腹腔灌洗的方法是由Sayag于1993年首先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高温可以损伤肿瘤组织内的血管,使组织灌注不足,糖酵解加速,乳酸产生增加,内部环境酸化,导致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增加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术后早期行腹腔高温、低渗化疗药液灌洗化疗,可以在灌洗的机械作用下,使脱落至腹腔的癌细胞引到体外,在高温、低渗和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下,将残留的癌细胞杀灭。该方法适用于中晚期大肠癌,尤其是怀疑腹膜有播散者。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早期用高温、低渗化疗药液行腹腔灌洗,可以防止或降低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脏转移。对于已经有腹腔广泛转移或伴有腹水者,只能起到缓解症状和消除腹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对提高生存的可能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腹腔高温、低渗化疗药液灌洗,可防止或降低大肠癌术后复发及肝转移,值得临床应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采用针灸治疗大肠癌效果怎样? 下一篇:直肠癌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