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与直肠癌不管是在发病原因、病理变化还是诊疗及预后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为什么要将这二者放在一起讨论呢?原因是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痔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直肠肛门疾病,主要见于成年人,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的可能增加。痔疮的临床表现是大便时有鲜血,或有肿块从肛门脱出。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痔疮有外痔和内痔之分,大多数痔疮不需要做任何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无多大影响。
直肠癌是消化道发生的可能较高的恶性肿瘤,如不及早诊治,可危及生命。直肠癌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这种误诊有的是病人的自我误诊,有的是医务人员的臆测。之所以有很高的误诊的可能,主要是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其实只要病人警惕,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能的。如能早期发现,直肠癌的治治疗结果果是非常好的。
目前,肿瘤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直肠癌也是如此,但人们还是注意到与下列因素有关。
直肠息肉: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疾病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比例很高,单个息肉(腺瘤)直径大于1.5厘米的癌变比例明显增加。
直肠慢性炎症:长期的慢性溃疡性肠炎由于粘膜反复破坏与修复,较容易癌变。
膳食因素: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过于精细,研究表明脂类肉食及低渣膳食者的粪便中甲基胆蒽增多,食物中纤维少易便秘,使高浓度的甲基胆蒽与直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了致癌作用。
其他众多的不定因素:如遗传、环境、卫生等也有可能与此病发病的可能增高有关。
早期的直肠癌可毫无症状或仅有一些蛛丝马迹的症状,归纳为: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如粪便中可件有少许血迹,或鲜红,或淡红暗红,有时伴有粘液,或有异味,以及粪便有沟槽等。偶有下腹部隐痛不适,但到了中晚期,上述症状不但明显,并可能出现腹块,而且还伴有消瘦,贫血,发热及因肿瘤而引起的肠道梗阻症状,甚至出现癌转移的关联症状。
直肠癌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的,首先对有上述症状者应立即去医院,医生会根据情况作相关检查,很常用的是3“P”检查,即直肠指检(Palpation),直肠镜检(Proctoscopy),活组织检查(Panchbiopsy)。3“P”中以直肠指检很为重要,曾有资料统计,约80%的直肠癌可在指检中被发现,而在误诊的直肠癌病人中约有80%是由于未作直肠指检,两个80%的数字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另外,X线钡灌肠检、B超、CT、核磁共振、粪便、血液等都可选择检查,对疑有肝转移者再可选用同位素检查,癌肿侵及肛管而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应作淋巴结活检。应强调:中老年人,甚至是青年人很好每年作一次健康检查,是对此病很有效的早期诊断。
为了能早期发现直肠癌,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很早出现也是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2.大便性状改变。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3.早期就诊。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4.认真对待。有许多病人可能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这类例子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直肠癌放疗后遗症有哪些? 下一篇:直肠癌造瘘术后怎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