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的可能较高。由于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症状,经常会被误诊,误诊的可能高达30%。医生们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出10个症状,可视为直肠癌的危险信号:
1、大便中有脓血、粘液。
2、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里急后重。
3、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4、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变稀、变扁或带槽沟。
5、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6、突发的体重减轻。
7、原因不明的贫血。
8、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9、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如遇以上情况,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误诊、漏诊而耽误治疗。
直肠癌的诊断依据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比例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1、直肠指检 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2、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直肠癌的检查诊断
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70%-79%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2、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检。
3、B超检查:对发现直肠肿瘤的病例,可进一步作直肠腔内B超。这是一项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创检查,其优点是可判断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及范围,同时对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也有一定价值。肝脏B超尤为重要,以防直肠癌肝转移的漏诊。
4、癌胚抗原测定:癌胚抗原(CEA)测定已普遍开展,一般认为对评价治治疗结果果和预后有价值,连续测定血清CEA可用于观察手术或化学治治疗结果果。手术或化学治疗后CEA明显降低,表示治治疗结果果良好。如手术不完全或化学治疗无效,血清CEA常维持在高水平。如手术后CEA下降至正常复又升高,常提示肿瘤复发。
5、气钡灌肠对比造影:有助于了解和排除大肠的多发癌灶,直肠癌的影像表现为:①结节状充盈缺损,多在直肠的内侧壁,圆形光滑或轻度分叶,局部肠壁僵硬,凹入。②菜花状肿块,较大,表面不平,分叶明显,其底宽,肠壁僵硬。③不规则的环状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中断,分界截然。④不规则的腔内龛影,三角形、长条形等,较浅,周围环堤宽窄不均。⑤完全性肠梗阻,或肠套叠征象,阻塞近段有时难以显示。应该注意的是,钡灌肠的X线检查有时无法显示直肠病变,易让人们产生无病变的错觉。
6、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可作为结直肠肿瘤的发展程度的检测。结直肠肿瘤细胞分裂较快,端粒酶的活性就高;而细胞分裂较慢的肿瘤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就低。正常人体内存在着抑制细胞无限增殖的复杂机制:一是细胞周期性控制;二是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发生端粒进行性缩短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或程序性死亡。端粒酶活性的强弱与结直肠肿瘤细胞在积液中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端粒酶的活性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从大便脱落细胞中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无创的早期诊断方法。邢台市第四医院通过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 TRAP)银染技术可检测端粒酶活性。
7、直肠癌CT检测:CT扫描并不是直肠癌诊断的必须检查,直肠癌的确诊并不需要CT检查,尽管它很昂贵。但在有些时候,大肠癌的CT检查却是有它独特的作用,尤其CT扫描诊断病变侵犯肠壁的情况,向外蔓延的范围,周围脏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情况,对大肠癌分期有重要意义。CT术前分期准确性D期为85.7%,B-2期为20%,术后局部复发准确性为60%,远处转移准确性为75%。CT术前主要适用于晚期病人的分期,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术后对监测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起重要作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提高早期大肠癌检出比例? 下一篇:直肠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