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属于常见的一种肠癌,在直肠癌的发展过程中,因早期病变仅犯及粘膜层,一般而言,可不出症状;以后随病灶加深,渐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和便血等症状,此时极易误诊为痔疮;当肿瘤溃破并继续性感染时,病人又有里急后重之感,粪便中出现粘液、脓血等,此时又很容易与菌痢和肠炎相混,常常有不少病人因此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直肠指检目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很基本和很重要的检查方法。因为许多肛管直肠疾病仅凭直肠指检即可早期发现,因此,对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时,应把它列为常规检查。正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 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肛外指检的方法是:戴好手套后,用食指触及肛门周围有无硬结、肿物和压痛,有无波动感,并检查肛外皮下有无瘘管、索条走向等。而肛内指检即是我们常讲的肛门直肠指检。检查方法是:在戴好手套或指套后,在食指和肛门部位涂些润滑油,将食指伸入直肠内的检查。
一个4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如出现下述症状之一时,就应当想到做肛门指检:
①持续性的腹胀、腹痛和腹部不适感。
②下腹部触及固定性块状肿块。
③排便不畅,有欲排未尽之感,粪便中带有粘液、脓血。
直肠癌的病变部位大多发生在距肛门约8-10厘米的范围之内。从某种意义上说,肛门指检是可以直接打开直肠痛的一扇"窗口"。在消毒卫生的情况下自己也可对自己进行指检,取下蹲位,将手指尽量向上,很大范围内"搜索",发现肿块即为可疑。
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特别是已经患过肠癌的人群,其再患肠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10倍左右。
2、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者:主要是指直系血亲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者,其罹患直肠癌的可能明显增加。
3、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症状的人群,应高度警惕直肠癌的可能。我国大肠癌的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
4、直肠息肉患者: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资料显示有仅80%的直肠癌是经腺瘤性息肉转变来的。
5、慢性直肠炎症患者:特别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由于直肠长期受慢性炎症的刺激而导致恶变。此外,血吸虫病患者其直肠癌的发生的可能也较高。
此外,胃胆囊切除后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及长期便秘者等,患直肠癌的可能也较普通人高。直肠癌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进行直肠镜常规检查,这样有利于发现直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以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直肠癌的饮食预防
普遍认为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所以饮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祸根。那么早期如何饮食便显得很重要。
专家说吃足够的膳食纤维和肠道的健康息息相关。一来充足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胃蠕动,并且有助于肠道细菌生态的平衡,有利于整肠与正常排便。排便正常代表着肠内的有害物质可以正常排除,肠道细菌生态的平衡代表肠内坏菌的生长受到压抑,所产生的毒素与致癌物质就少。
未精致的全谷类食品﹑蔬菜水果﹑豆类等植物性食品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过主要的纤维都包含在这些食物的渣滓中,因此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连渣渣一起吞下去。并搭配着喝足够的水,粪便含水量够,体积就够,就有想大号的感觉;也不会硬,排出来就很顺。
吃足够的植物性食品,不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有充足的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C,E与b-胡萝卜素等),这些营养素可以补捉自由基,保护细胞,也与维持免疫机能有关。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这些食物可以减少化学物质诱发的大肠癌。另外还有一些非营养素的生理活性物质(也有人称它们为植物化学素),它们可以使前述的营养素发挥更强的功能,也有助于调理免疫机能与抗癌。 文章来自北京时珍堂医院
而低纤维的饮食,则容易造成便秘,增加粪便滞留在肠内的时间,也就增加致癌物质与肠道细胞接触的时间。有害物质的产量变多,排出却变得困难,致癌的风险自然而然地就大幅上昇了。所以直肠癌的早期饮食预防要求高膳食纤维。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大肠癌的诊断方法 下一篇:如何提高早期大肠癌检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