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大肠癌产生于人的腹腔内,当癌肿比较小时,病症往往不显著,伴随癌肿的增长及所处大肠的部位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如:长在右半结肠(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偏右区)的肿瘤由于此处粪便尚未成形,通过多无障碍,会因肿块或肿瘤表面出血表现出腹部出现肿块、贫血、消瘦。
而肿瘤长在左半结肠(横结肠左区、降结肠、乙状结肠)时则因粪便已基本成形,加上肿瘤毒素的刺激,临床上可有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大肠表面常有黏液或血液,甚至出现肠梗阻等,而直肠癌的早期表现则很像痔疮出血、痢疾等,晚期由于肠道的狭窄,可有大便形状变扁、变细或表面带沟等,正是因为大肠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比例可高达40~70%,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大肠癌是一种大肠粘膜上皮引起的恶性肿瘤。许多患者总会问大肠癌可以治疗吗?大肠癌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在早期诊断正确。早治疗。患者是可以恢复的。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关于大肠癌中医诊断:
大肠癌中医诊断为“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余,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
大肠癌大多有症状,间或排便次数增加,严重者可呈完全性而出现、腹肿、腹痛;晚期癌肿可溃破而使粪便带有鲜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肠管可形成溃疡或致穿孔,部分患者可于癌肿部位腹部扪及肿块,癌肿侵犯直肠时,可有里急后重,肉眼血便,粪便变细,有如扁带状或铅笔样特点。右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交替出现,满腹不适或腹痛等。且癌肿易溃烂,出血和继发性感染以及发热、、全身乏力,颇为严重。
大肠癌中医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大便一日数行或数日一行,粪便时干时稀,粪便凹陷或变细,甚则顽固性便秘。
(2)便血:粪便色暗,状如猪肝色,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典型的为大便下血,血色暗紫或鲜红。
(3)腹痛:早期无腹痛,或仅有腹部胀满不适。当癌肿阻塞肠腔,可出现腹胀,腹痛难忍,恶心呕吐等。肠鸣如雷或肠鸣音消失。癌瘤浸润腰骶神经丛可出现难以忍受的腰痛,尾骶疼痛。
(4)贫血:有些病人因不明原因的进行性贫血就诊而被查出。
(5)恶病质:多为晚期病人,表现为形体羸瘦,精神疲乏,口干舌燥,肌肤甲错,步覆艰难,甚至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6)体征:早期大肠癌患者无明显体征。中晚期有贫血貌,腹部可扪及肿块,以有腹为多见。晚期大肠癌可在腹股沟、左锁骨上窝触及肿大、质硬的淋巴结,是淋巴转移的常见征象。癌细胞血行播散,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出现继发性肝癌体征。癌细胞活体循环转移到肺、肾、肾上腺等处,再现相应的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直肠指捡:对直肠癌诊断极为重要,有50%~60%的大肠癌可经直肠指检发现肿块。理对每一个有肠功能性疾患,全身慢性消耗性体征或急腹症患者,均应作直肠指检,以了解肛门与直肠有无狭窄,有无肿块。
(2)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阴性者,可做大便潜血试验,此法可作为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3)结肠X线捡查:本检查对早期大肠癌诊断有困难,病变在乙状结肠中段以上者,须用x线检查。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宜采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常可显示癌的部分与范围,有钡剂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破坏等征象。
(4)纤维结肠镜捡查:能观察到全结肠粘膜形态,对可疑病灶在直观下采取活检或刷取细胞涂片,可以显著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微小病灶的诊断很有价值。
(5)癌胚抗原(CEA)血清CEA测定:该测定在本病不具有特异性。但是血清CEA测定结果仍可供诊断结肠癌参考,特别是通过系列测定,在癌切除后可见血清CEA逐渐下降,有复发时升高,对监测结肠癌手术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结肠癌早诊可减少手术的机会! 下一篇:大肠癌需要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