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近些年的发生的可能有所攀升,导致该病的常见原因主要是烟草、进食不当、超重和缺少运动,病人早期诊断可以不用手术就能治疗,但许多患者都错过了时机。在德国,每年有近7万人患结肠癌,其中2.9万人死亡,2/3的人到医院就诊时已经为时过晚。
德国美因茨大学医院的容英格教授称,中年人55岁起就应该定期做肠镜检查,但德国做这项早期诊断的人只有10%%,“可惜错过了机会,因为结肠癌生长很慢,早期症状通过肠镜通常可以检查出,不用手术就能治疗。”
海德堡国家肿瘤中心的耶格教授认为,患结肠癌可能比较高的是亲属中有人得过结肠癌、并且正患结肠炎,或者存在遗传性的结肠息肉。其次导致结肠癌的风险因素是抽烟、体重超重、缺少运动、经常吃纤维素少而富含油脂和蛋白的食物。有个简单的对比:每天吃100克肉,得结肠癌的风险增加1倍,而每天吃100克鱼,或35克蔬菜,得结肠癌的风险减半。
同时早期的肠镜检查非常重要,吉森大学医院的克洛尔教授认为,所有中年人都应该做肠镜检查。德国医学界一直要求医疗保险机构承担这项检查的费用,之前医疗保险机构只接受简单的血样测试的费用,但专家认为,血样测试并不完全可靠,例如刷牙时刮破牙龈黏膜,也会使血样测试呈阳性。容英格教授也承认,目前还没有完全可靠的结肠癌早期诊断方法,导致医疗保险机构不愿承担肠镜检查费用。
其实结肠癌早期也有一些特征,如经常肚子疼、坐的习惯姿势改变、出血、体弱、贫血、体重减轻等。然而大部分人都忽视了这些症状,并认为是其他器官的毛病。治疗结肠癌的标准手术是切除结肠上的肿瘤,以及附属的淋巴结。专家称,如果结肠癌的手术做得好,患者的健康效果比患许多其他种类癌症的病人要好。
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1、及时检查可疑病例和普查高危人群结肠癌 在中、老年人,沿结肠部位的局限性痛和下腹痛,腹痛有时缓解,但间隙一般不超过数天或2周,有大便次数和大便性质的改变,并发腹胀、排便后缓解,沿结肠部位有包块,有贫血、消瘦、乏力、慢性肠炎者,均应列入结肠癌可疑病人而加以检查,检查的初筛一般采取体检和常规化验检查。有日本血吸虫流行和环境致癌物污染的地方,大量人群出现以上症状和体征,需要进行及时的结肠癌普查。
2、大便潜血试验 广州黄家医圈肿瘤专家介绍说,目前国内外常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强,结合临床体检,可早期发现结肠癌。此外,令患者服粗纤维和有刺激的食物,促进结肠早期病灶出血,获大便潜血阳性,可用于普查的初筛检查。
3、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结肠癌的有效方法。近来逐渐采用放大电子内镜和超声结肠镜。放大电子内镜可借镜头上附着的放大图像装置清楚地观察腺管开口的形态。超声结肠镜具有普通大肠镜和超声功能,仪器尖端配有转换装置,能旋转360°观察结肠,它不仅可清晰地显示肿瘤侵犯的层次,同时还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此外,结肠癌患者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鉴别普查:
1、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可作为大肠癌大规模普查的初筛方法。如阳性,则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还可检出胃溃疡、胃癌、大肠息肉等消化道疾患,特别是大肠腺瘤的癌变比例可达10%~20%。
2、乙状结肠检查有条件者从50岁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检查一次。如阴性,以后每四年检查一次。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约75%~80%的直肠、乙状结肠癌可藉乙状结肠镜予以确诊。这种检查操作简单,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同时能采集活组织标本,还可通过电灼摘除腺瘤等癌前期病变。
3、直肠指检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因为大肠癌中70%~75%发生在直肠和乙肠。在直肠癌中75%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肿块。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检查一次,尤其出现便血、便频、大便中有黏液以及里急后重等排便习惯异常者,均应做直肠指检。直肠指检一般能了解距肛门8厘米范围内的病变。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大肠癌检查方法 下一篇:中医如何确诊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