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肠癌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大肠癌筛查工程已全面开展,充分说明国家对慢性疾病预防愈加重视,也说明大肠癌对人群威胁越来越大。近年来,大肠癌已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万分之一,上升到现在的万分之六,成为继胃癌、肺癌之后的“癌老三”,目前全国每年新发此病者约13万,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危险的是,大肠癌早期往往无症状,一旦发现,大多已进入中、晚期。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其死亡人数在恶性肿瘤中占第3~6位,城市居民是我国大肠癌发病上升很快的一个群体,高蛋白饮食、少体力活动的中青年更是重中之重。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发病的可能越高。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又高于中小城市,上海发病的可能全国很高。在大肠癌的各种致病因素中,与之关系很为密切的就是饮食因素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食肉量也相应增加,大肠癌患病人数亦随之“水涨船高”。
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时下,“夫妻癌”有增高的趋势,祸根就在于夫妻俩相同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同一屋檐下,夫妻常年一起作息、一起进餐,生活习性渐趋一致,致癌因素潜移默化地损害了双方的健康。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脂肪摄入热量占饮食总热量的40%%,很少食入粗纤维,也就是说进食的水果、蔬菜相对较少;固定的饮食结构,特别是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以及少纤维、精制碳水化合物,即所谓的“西方化饮食”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
膳食的“西化”,同样导致大肠癌对我国民众的危害。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普遍欠缺合理,如喜食熏腌、烧烤、油炸食品、高热量快餐食品,经常饮用烈性酒,三餐不定时或暴饮暴食等,加上长期饮酒、少动、超体重、肥胖及便秘等因素,更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的可能居高不下。
“可以肯定地说,大肠癌是人们自己吃出来的!”专家提示说,预防大肠癌须调整饮食结构,食谱要宽泛一些,且很好保持我们民族的饮食习惯,比如多进食米、面、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多的猪、牛、羊肉;有家族遗传史的应加强监测和随访。同时,每天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肌体免疫力。很新的研究表明,适当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D和钙,对预防大肠癌也有积极的作用。
专家认为,随着大肠癌筛查工程的进一步开展,会使更多的人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状况,更加重视健康,从饮食、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上加以改变,预防疾病发生,并从中受益。同时,伴随大肠癌筛查技术的成熟推广,更多的人会了解这一简单易行的诊查方式,并乐于通过粪便潜血试验等手段排查大肠癌及癌前病变,为自己的健康上“双保险”。
目前,对大肠癌的诊疗技术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从简便易行的肛门指检至直肠镜、X线造影、纤维结肠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使大肠癌于萌芽阶段即得以明确诊断。须知,非属晚期的癌肿,通过手术切除,可望达到完全完全医治的效果,关键在地早期发现。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较多,一般来说,青年人出现下列现象时,应警惕大肠癌:1、正常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2、便中带血或粘液;3、近期腹部持续胀气或隐痛;4、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贫血、消瘦、乏力;5、腹部可触及肿块等。
一般认为,青年大肠癌的预后比中老年人差,因为青年大肠癌分化差,浸润范围广,淋巴转移的可能高。因此,青年朋友应特别注意,发现有症状及早到医院检查,越早治治疗结果果越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防止放疗对大肠癌产生的副作用 下一篇:老年人便秘要警惕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