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的患病人数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0/10万,上升至今天的10/10万,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大肠癌手术后5年存活的可能高达90%以上;而晚期癌即使进行了各种治疗,存活的可能也不足10%。
大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所以不易引起人们的警惕。一旦出现便血等现象,疾病多已经达到中晚期。而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患病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癌手术后5年存活的可能可高达90%以上;而晚期癌即使进行了各种治疗,存活的可能也不足1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完全医治大肠癌的关键。
大肠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以下症状:肠刺激征(表现为里急后重等)和排便习惯改变;粘液血便;肠梗阻;腹部肿块;贫血、消瘦、发热、无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大肠癌?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
第一,预防大肠癌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结构。近年来大肠癌日趋年轻化,特别是一些40岁左右的各界精英更易患大肠癌。他们久坐少动,都因忙于工作而饮食不规律,消化道生理节律被打乱,肠道运行不畅,工作压力大,影响大便功能改变等等,都是易患大肠癌的因素。预防大肠癌一是要多运动,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将患大肠癌的危险降低一半。二要多吃纤维食物,西方各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饮食中如果富含纤维,就会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的可能。专家建议,要多食用薯类、鱼类及豆制品,特别是五谷杂粮等纤维素高的食物,都有利于预防肠癌。另外,晨起喝一大杯开水,这样也能够降低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第二,定期对人群进行健康普查。目前,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方法,是对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普查。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和全部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都有小量大便出血现象。出血有的是显性的,能用肉眼看到;有的是隐性的,用肉眼看不到,通过实验室的化验可以发现。再配合肠镜检查,就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大肠癌性病变。
第三,尽早了解是否有大肠癌家族史。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大肠癌的发病也不例外。一个人的直系亲属中如有一个或多个人患有大肠癌,那他就可能存在大肠癌相关基因的遗传因素,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容易患大肠癌。因此,这些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普查更为重要。
第四,腹部放射治疗后要警惕。许多研究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
第五,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生命在于运动,人们切不可因工作忙碌而忽略运动。有些人虽然检查不出疾病,但常会出现浑身无力、头晕眼涩、记忆减退等现象,这意味着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界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这种状态,人体免疫力往往会下降,人们不仅易患上各种传染病,也容易得肿瘤。而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人们走出亚健康状态。因此,人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打球、慢跑、做操、散步等,循序渐进,增强体力,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肿瘤的预防。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预防大肠癌? 下一篇:肠癌的预防从饮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