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包括结肠各部位及直肠部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方法。大肠癌术后肠道霉菌感染的可能明显高于其他病例。外科病人术后继发霉菌感染,通常是疾病治疗中抗感染应用抗生素较长一段时间后所致。一般危重病例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口腔、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均可出现继发霉菌感染。
多数以口腔、尿液中先检出白色念珠菌或酵母菌。而大肠癌术后霉菌感染往往以单纯肠道为主,且发生时间较早,发生的可能较高。临床发现很早术后第4天就从粪便中检出霉菌。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肠道免疫功能降低大肠癌手术病人,为防止术中粪便污染,术前常规需进行一系列肠道清洁准备。需多次服用泻药及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因此可造成:①肠道黏膜水肿。②肠腔体液pH值改变。③肠道黏液、抗体、酶等减少,分泌变化等,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肠道灭菌因素为防止术中肠段切除中细菌污染,术前患者均给以口服抗生素,常用灭滴灵和链霉素来联合服用进行肠道灭菌准备。实际上,肠道灭菌易引起继发霉菌感染已引起医学上注意,口服抗生素已从过去的5天准备法逐步降至现在常规服用2天。
但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医生执宁多勿少的原则,超过一半病例术前服用3天以上;有些病例因故手术延期,但口服抗生素准备仍不及时停止,继续服用,这样就增加了术后肠道霉菌继发感染的机会。
肠菌和霉菌互为消长,抗生素服用后白色念珠菌会很快取代原来占优势的其他肠道菌。已行肠道菌去污准备的病人,肠腔呈空虚状,抗生素作用强于一般条件下,如服用天数延长,内生性霉菌生长机会就增高。
静脉抗生素的应用大肠癌病人术后通常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生素4~7天,据临床观察,抗生素种类选择及使用天数与同期其他相应大小手术雷同,不能成为霉菌感染易发的因素。
总之,大肠癌术后肠道霉菌感染的高发比例,主要是医院性的,只要临床上多加注意,完全可以控制和降低其发生的可能。在疾病治疗中,怎样合理适量应用抗生素是重要关键。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肠癌复发的症状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