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民间故事做为我们医患关系主题的一个注脚:唐朝药王孙思邈外出采药,遇一只母虎张口拦路,随从以为虎欲噬人而逃,孙思邈却看出虎有难言之疾。原来,这母虎被一长骨卡住了喉咙,是来拦路求医。孙思邈为其将异物取出,虎欣然离去。数日后,孙思邈在返程中途经此地,那虎偕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这个故事起码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即使是吃人的猛虎患病,医生也应本着仁义之心为它治疗,何况生了病的人呢?第二,即使是吃人的猛虎对于为它解除病痛的医生也怀有感恩之心。所以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才能使医患关系良性发展。
从中医特色回归剖析和谐医患关系
在具体的医患关系处理中,我们从中医的治则中就可以悟出古人以人为本的道理,比如“三因制宜”就是很好的例证。三因制宜体现整体辨治的灵活性。疾病是复杂的,在同一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由于患病个体年龄、性别、体质、精神状态、职业、嗜好、生活习惯等因素会有极大的差异,故虽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相同的疾病,其病情轻重、证候类别都会因人而异。
所以说要强调中医的特点辨证施治运用于诊疗中,这种“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及辨证施治”中医特色的回归,随着发展中医药的政策越来越受到重视,势必会指导我们医者的工作,这种尊古而不泥于古,也正如我们在肿瘤治疗所总结的伟达四位一体抗癌健康诊疗理念之“体”,便是以人为本,身体是以人为本,那本是什么?就是阴阳平衡、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协调,每天食之有味,睡眠安稳,精神状态好,生活质量高,带瘤生存也未尝不可。所以说,以达观的胸怀做为人生态度,有质生存追求健康长寿,以包容之心、耐心来审视身边事,和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做为医者同时承载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代言者、保护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因此,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要有高深的专业素质、广博的人文素质。知情、自由、不伤害、很优化,采纳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理念,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医患活动中,同时,随着我国卫生系统对医疗、中医及相关学科的科普工作越来越完善,病家对疾病的预后会有比较明确的认知,我相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标志。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晚期带瘤生存能活多久 下一篇:关于肿瘤患者合理治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