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比较复杂,但据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其发病与乙肝的发病情况密切相关,故多数学者认为乙肝病毒可能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多数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患过乙肝的人比其他人患肝癌的危险性高达10倍以上,乙肝病毒携带人群患肝癌的危险性至少是健康人群的6倍! 乙肝患者或带毒者,很多人都知道,如果不加以干预,部分乙肝患者将转化成肝硬化乃至肝癌。那么乙肝离肝癌有多远?
不必恐慌,乙肝不一定就一定会转变为肝癌
中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多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内因则与禀赋薄弱、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有关,二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鉴于乙型肝炎为传染性疾病,并且广泛流行,显非六淫之邪,当属“杂气”、“杂疫”之范畴。肝病属有感而即发者;有伏邪在先,而后出现症状者;有自受邪至邪解,而病人全无知觉者;有病情反复,多年一病,愈伏愈深,以致不起者;有来时不觉,发时方张,愈演愈烈,前景不佳者。看似纷繁,实则与中医“伏邪”致病规律一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肝癌三部曲“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三部曲”这一说法,所以很多乙肝的患者,常常寝食不安,担心说不定哪一天就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了,于是求医问药,四处奔波。乙肝真的就会转变成肝癌吗?其实乙肝“三部曲”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这种说法极大地混乱和蛊惑了乙肝患者的心态,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可以长期稳定在“第一部曲”阶段,只有少数人走到“第二部曲”,极少数患者达到“第三部曲”。关键是要定期体检,如果发现自己是乙肝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
错过治疗时机,乙肝变肝癌
肝癌的发生,很大一部分跟乙肝有关。而乙肝则有伏邪在先,而后出现症状,如果听之任之,则愈伏愈深,走向肝癌。根据资料显示,9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患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患者有以下大致相同的表现:化验检查是“大三阳”或“小三阳”,肝功能基本正常;发现肝癌前病情隐匿,无明显症状,甚至没有肝区不适等任何征兆……。这一表现给医患双方都敲了一个警钟:乙肝患者如不及时上医院规范治疗,距离肝癌可能只有一步之遥!
乙肝变为肝癌的诱因
如果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必须要牢记远离以下4点危险因素,才能避免肝癌的侵袭:
1.饮酒:长期饮酒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可促进肝硬化或肝癌发生;
2.吃腐油:陈腐的动植物油类具有毒性,可能致癌;
3.吃发霉食物:当发现粮、油、奶类食品有霉菌污染时,禁止食用;
4.对待肝病听之任之。
乙肝患者和家属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定期复查谷丙转氨酶,做一次甲胎球蛋白,每年检查一次B超。否则,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复制、炎症促使的纤维化病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强调: 对于已经演变成为肝癌的患者要牢记三忌和三要
三忌
1.忌破血:在祛邪化积法中,宜活血不宜破血。通过临床观察,施用破血之品,如三棱、水蛭、穿山甲、皂角刺等,对肿瘤虽有消坚止痛作用,但应用过久,每易导致肿瘤扩散或转移,盖因破血之药,能使瘀毒在脉络中随波逐澜,到处乱窜,联系临床本病生存的病例来看,大多未投破血方剂,或虽用而未久;相反,若持续用之,虽能取效一时,但预后不良。
2.忌烟酒:烟之为害,前人早有“耗血损气”之诫。近代发现若吸烟多者,不仅损折其寿,且因香烟产生的焦油(明显致癌因素),除对肺癌有直接关系外,还能导致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若肿瘤患者抽烟,犹如抱薪救火,便是自取速亡。
酒之为害,比烟稍逊一筹,因酒辛热有毒,烈酒更甚。扁鹊谓:“过饮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夺寿”。东垣谓:“酒大热有毒,饮酒入胃,先走肝胆二经。”肝癌者饮之,煸动内风相火,风得火势火借风热,因而昏迷、抽搐、失血等险象迭生,祸不旋踵。
3.忌讳医:古有成语“讳疾忌医”。现代忌医者仍不乏其人,在农村中仍有“信巫不信医”之俗,也有信中医不信西医,或信西医而不信中医,从而贻误中西医两法的治疗,令人不胜叹惜。
三要
1.要食疗:古人有言:“园蔬胜珍馐”,这对肿瘤患者更相适用,应多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萝卜、薏苡仁、扁豆、百合、海带、紫菜和菌类中的猴头、银耳、香菇、松蕈等,也可吃些蛤类(软体动物)、鱼、龟、鳖及硬壳果实等。
2.要摄养:肿瘤患者,常因忧思惶恐,导致病情恶化,医者根据《灵枢》“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务使患者心情旷达,乐观对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嘱家属精心护理,宽慰病人。
3.要体疗:《内经》指出:“百病皆生于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练气功,能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让乙肝大国远离肝癌--肝癌的饮食预 下一篇:晒太阳:是防癌还是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