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鼻咽癌病人在接受治疗后一直担心的问题是:疾病还会不会复发?临床上鼻咽癌放疗是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却是患者很怕遇到的问题,因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治疗很难进行,并且效果也不是很好。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方法也很重要,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以下简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有关知识。
1.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好发部位与CT检查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病例中,占比例很大的是咽旁及颈动脉鞘区复发(占41%),复发灶以向咽壁深层结构侵犯为主;其次为颅底海绵窦区复发(占35%),复发灶向上侵犯颅底骨、海绵窦。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1)倾向于咽壁深层结构侵犯的鼻咽癌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整倍体或二倍体肿瘤,其复发的可能高;
(2)原颈动脉鞘区及颅底病灶因放疗中需注意避免脊髓及脑组织照射,放射剂量及放射野设计均受限,放治疗结果果多受影响。
因此这两个部位较原发灶区更容易复发,CT复查时要重点注意这些区域。颈动脉鞘区是围绕颈内动、静脉的一个间隙,其中含有后4对脑神经、颈交感干及颈深上淋巴结,肿物侵犯时该区CT表现为丰满、结构模糊或为肿物占据。对原有颅底受侵或疑有颅底海绵窦区复发患者,应采用颅底薄层横断加冠状强化扫描,有利于早期发现复发病变。
2.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特点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依据是鼻咽壁出现新肿块病灶,咽旁及咽后间隙变模糊或肿瘤占据,以及邻近淋巴结肿大,新出现颅底骨质破坏,海绵窦增大变形等。专家认为鼻咽癌放疗后的CT随诊对照分析非常重要,而CT增强扫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也有较高价值。由于鼻咽癌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其放疗后纤维化改变表现不一,而对照分析可发现新的轻微的异常改变,有利于复发的早期诊断。
3.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和纤维化区别
鼻咽癌放疗复发后,部分肿瘤组织发生纤维化,而对于肿瘤复发和纤维化的诊断,目前CT尚无满意的鉴别诊断方法,但可通过放疗后系列随诊CT对比分析,明确肿瘤有否复发。鼻咽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诊断也可提供重要依据,复发的肿瘤组织的时间与强化程度曲线为速升—缓降型或速升—平台型,而肿瘤组织纤维化的时间与强化程度曲线为缓慢持续增强或速升—缓升型,部分病灶也可无明显增强改变。
临床上采用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因有三:
(1)解剖位置特殊。鼻咽癌发生在位置隐蔽,垂直径仅5.5-6.0厘米,形似一个小火柴盒的长方体腔道。其后壁为颈椎,顶壁为颅底,破裂孔有舌下,舌咽,迷走,副神经及重要动静脉出入颅腔,鼻咽癌亦由此侵入颅内,两侧壁有大动脉,静脉和淋巴组织。在由大血管,颅神经包绕的弹丸之地是难以进行肿瘤完全医治性手术,更难以不损伤这些重要结构的,所以“由于解剖上的限制,鼻咽癌手术非理想方法”的结论,是有客观根据的。
(2)病变发展迅速给手术带来困难与限制。肿瘤向上扩展进入颅中窝,损害许多颅神经,向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的可能高达60%-80%,也可同时向颅内和颈部转移,还可向远处肝,转移。鼻咽癌多属于恶性程度高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癌,早期被确诊的仅占4%-7%,就诊病人多属中晚期。
(3)放治疗结果果良好。其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49.5%,放疗可原有结构,创伤小,故深度X线,钴60,加速器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
当然也有个别情况采用手术切除的,如肿瘤局限又无转移体征,或在放疗后有癌肿残留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初次诊断对鼻咽癌病人有何意义? 下一篇:鼻咽癌的诊断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