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经法疗后,鼻咽部出血是鼻出血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根据出血量多少及时间缓急分为反复少量出血和急性致死性大出血,后者虽不常见,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病死比例很高。鼻子出血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鼻粘膜破皮,这是造成流鼻血常见的原因,也是习惯性流鼻血的主因。因为在鼻子靠近前端鼻中隔的地方,有三条小血管交会,这三条小血管十分脆弱,而且交织在皮肤表面很浅的地带,血管虽然细小但如果不小心被抠破,鲜血便会不断流出。
第二种--鼻子内部肉芽发炎,一旦肉芽发炎,鼻息肉便会肿起来并且疼痛不已,小孩子常患的鼻窦炎,如果严重的话也会流出血脓。
第三种--鼻咽癌,出血的位置是属于鼻腔后方的内出血,这是非常严重的病,千万不可轻视!
此外,大人也有可能因为高血压而流鼻血,所以经常性的流鼻血,要小心背后是否有更大的危机隐藏着,很好去找医生做个完全的检查。
可将鼻咽癌鼻出血病人进行4级止血治疗:
1级治疗,即止血剂局部应用,出血点烧灼、冷冻、激光、射频等治疗;
2级治疗,即前鼻孔填塞;
3级治疗,即后鼻孔填塞;
4级治疗,即外科手术血管结扎或栓塞。分级治疗也适用于鼻咽癌出血的治疗。
1、烧灼法 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首先将出血部位黏膜表面麻醉,在该处点涂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利用其蛋白凝固作用使破裂的小血管封闭,也可电灼该部,还可应用治疗激光、射频或微波。烧灼范围应越小越好,不宜烧灼太深。
2、填塞法 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积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及有无放疗并发症可行鼻腔填塞,鼻咽填塞或鼻腔+鼻咽填塞治疗。填塞前后能明确出血部位可提高止血效果。填塞时间不宜超过3 d~5 d。填塞法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可执行鼻咽癌止血照射,每天2.5 Gy~3.0 Gy,连续照射3 d~5 d,顺利止血。填塞法常常为鼻咽癌出血的治疗治疗,但是鼻咽癌放疗后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鼻粘连及张口困难,鼻咽部血管脆性增高,给填塞操作带来困难,还会在填塞时诱发新的出血。
3、血管栓塞法 该法在传统的填塞法止血失败时是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其治疗价值大于治疗风险。咽升动脉与颌内动脉均是鼻咽癌的主要供血动脉,颌内动脉位置恒定,管径较粗,是栓塞的治疗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清晰,分辨比例高,确定出血部位迅速、明确,在影像系统下将栓塞物直接注入出血部位的血管内进行超选择栓塞,使顽固性鼻出血迅速得到控制,且痛苦小。Ricci等认为,即使在首次栓塞止血不成功的情况下,重复栓塞亦简便易行,与结扎相应动脉比副反应小。血管栓塞法主要并发症为失明、面瘫、脑梗死、神经系统损害。
4、血管结扎法 鼻咽癌大出血予上述方法止血仍未控制的病人可考虑行颈外动脉结扎术。因结扎后侧支循环建立迅速,颈内动脉的血液向鼻的颈外动脉网络供血,止血效果有时不能得到巩固,故主张结扎颈内外动脉的分支血管,常可达到止血效果。
5、其他 对伴有全身性疾病的病人,如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需积极控制血压,改善凝血功能。建议,大出血一旦发生,在第6颈椎平面将患处颈总动脉向后压于颈椎横突之上,可减少出血甚至可停止出血,为抢救赢得时间和机会。
鼻咽癌患者鼻出血护理措施:
(1)鼻中隔前下方该处鼻粘膜内有来自筛前动脉、鼻腭动脉、上唇动脉的分支,在粘膜浅层互相吻合成网状。该处称为Kiesselbach区或Little区,是常见的出血部位。
(2)鼻中隔前端底部若该处有搏动性出血,可用手指压迫该侧上唇。如果出血减少或停止,表示上唇动脉鼻中隔支破裂,治疗时须考虑上唇动脉结扎术。
(3)鼻腔顶部头面部外伤时应注意鼻腔顶部检查,血液自鼻腔顶部下流,提示筛前动脉破裂。筛前动脉在筛窦气房中走行,筛窦骨折时可发生严重出血。
(4)如头部外伤数日后发生严重鼻出血,应检查患者视力、眼肌功能,警惕中颅窝骨折、颈内动脉破裂形成的假性动脉瘤。
鼻咽癌患者出现鼻出血时,可用1%麻黄素滴鼻以收缩血管止血,并予维生素C、K口服。出血量多时,可用1%麻黄素滴鼻,肌注安络血等止血药;鼻咽部持续大量出血时,可用棉球纱布填塞止血侧卧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用止血药。
鼻咽癌对放射线有一定的敏感性,鼻咽癌原发病灶和颈淋巴结引流区可以包括在照射野内,各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50%左右。放射治疗被公认为鼻咽癌治疗治疗方法。放疗作为一种高能杀伤性治疗,对人体尤其是治疗部位有着较大的伤害,对于鼻子部位的粘膜伤害较大。适当服用中药扶正类药物减轻损伤。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鼻咽癌的确诊依据是什么? 下一篇:鼻咽癌病人的下一代会生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