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尿路上皮癌占膀胱肿瘤的90%以上,其中就诊时7O ~8O% 为表浅性膀胱肿瘤,即TNM分期为Ta、T 及Tis(原位癌)期而临床上尚未发现淋巴结受侵及无远处转移的膀胱肿瘤。表浅膀胱肿瘤中7O% 为Ta期,3O% 为T 和Tis期;单发占7O% ,多发占3O% 。正是由于膀胱肿瘤有多种类型,所以对于膀胱肿瘤的治疗也有多种方法,既往多采用膀胱部分切除等开放性手术治疗。但是反复开放性手术治疗,不但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还增加了腹壁种植的机会 。腔内治疗具有损伤轻、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病死比例低、可重复施行、且对膀胱功能无影响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浅表性膀胱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
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应该注意的事项
1、尿道狭窄 遇到尿道狭窄时,如仍考虑电切治疗,可行会阴部外尿道切开术。外尿道切开术,像耻骨上膀胱造口术一样,简单易行,并发症极少。
2、肿瘤的部位 不管肿瘤位于何处,只要能够将电切镜插入膀胱,肿瘤又表浅,就有可能经尿道将肿瘤切除。只有憇室内的肿瘤不能电切,须用其他手术方法治疗。
⑴ 注意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常见的部位是在两输尿管口的外侧和上方。当肿瘤增大,其基底部位伸延时,肿瘤可复盖住输尿管管口。这一部位的肿瘤很易电切,但不可避免地会切到输尿管。这并不意味着会出现狭窄,但往往会引起返流。
⑵ 前壁肿瘤:很难处理的膀胱肿瘤部位是男性的膀胱颈前方。位于此处的肿瘤多数藏在耻骨联合之后。术者应亲自加压于耻骨上区,使肿瘤下垂到电切襻,有时使手术台取头低位也有助于手术。
⑶ 膀胱膨出:位于膀胱膨出处的肿瘤,可借助阴道内的手指将肿瘤抬高到电切镜的电切术。
⑷ 膀胱底部肿瘤:位于膀胱底部的肿瘤可借助电切镜前缘的上、下摆动把肿瘤切除。
3、出血 乳头状肿瘤内的动脉出血常不易电凝止血。需将出血来源的肿瘤部分电切到膀胱壁,并在该处电凝动脉。
4、闭孔神经抽搐 有时,当膀胱后侧壁的肿瘤被电切时,同侧的大腿可向内抽搐。这种警报是由于闭孔神经被电凝电流刺激使股内收肌收缩所引起。在闭孔神经抽搐的第一个信号出现时,应立即停止这一区域的电切,不然膀胱壁可在痉挛中穿孔。这种闭孔神经抽搐可由麻醉师静脉给氯化琥珀酸胆碱完全消除,这种短暂作用的、去极的肌肉松弛剂能阻断肌神经交接处的神经冲动传导。箭毒无效。局部封闭也能阻断闭孔神经。
5、膀胱穿孔 当膀胱某一区域复发肿瘤被反复深切时,膀胱周围脂肪可显现,表示已经穿孔。关键是术者要能认得出膀胱穿孔,当看到电切的深部闪现脂肪组织时,应立即停止这一区域的电切。将膀胱以导尿管引流,并保持通畅,以防尿外渗。如穿孔为腹腔外型,除应充分引流膀胱外,还应注意止血,以防血块堵塞导尿管,引起尿外渗。复腔内型穿孔少见,如有发生,应行手术缝合穿孔,此外还需充分冲洗腹腔,以防肿瘤细胞种植。
浅表膀胱肿瘤经过经尿道电切术(TURBt)术后易复发,需灌注膀胱化疗药物;故术后的灌注计划、复查计划及灌注注意事项至关重要,简单介绍如下:
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计划
灌注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等。
灌注计划:术中灌注1次,以后每周1次共8次,后每月一次共4~12次
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怎样复查?
术后第一年复查:肝肾功能/月;尿脱落细胞3次/3个月;膀胱镜/3个月;胸片/6个月。
术后第二年复查:肝肾功能/1~3月;尿脱落细胞3次/6个月;膀胱镜/6个月;胸片/年。
灌注前尽量少饮水
灌注前尽量少饮水,以减少尿对灌注药物的稀释;灌注后多饮水促进药物的排除,减少药物对膀胱的刺激。
插入导尿管及拔出导尿管时保持放松
插入导尿管及拔出导尿管时保持放松,紧张会加重尿道的损伤;对于男性患者会增加前列腺炎和附睾炎的发生的可能。
灌注疗程
灌注疗程因人而异,如果能坚持1.5年很好;如果尿路刺激反应重可以适当缩短疗程,但前8次(每周1次)的灌注尽量坚持,早期的灌注意义要大于后期。
预防性用药
为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可灌注日开始常规口服2~3日抗生素,若尿路刺激症状不消失则适当延长服药时间或者及时就诊。
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应该注意的事项
1、尿道狭窄 遇到尿道狭窄时,如仍考虑电切治疗,可行会阴部外尿道切开术。外尿道切开术,像耻骨上膀胱造口术一样,简单易行,并发症极少。
2、肿瘤的部位 不管肿瘤位于何处,只要能够将电切镜插入膀胱,肿瘤又表浅,就有可能经尿道将肿瘤切除。只有憇室内的肿瘤不能电切,须用其他手术方法治疗。
⑴ 注意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常见的部位是在两输尿管口的外侧和上方。当肿瘤增大,其基底部位伸延时,肿瘤可复盖住输尿管管口。这一部位的肿瘤很易电切,但不可避免地会切到输尿管。这并不意味着会出现狭窄,但往往会引起返流。
⑵ 前壁肿瘤:很难处理的膀胱肿瘤部位是男性的膀胱颈前方。位于此处的肿瘤多数藏在耻骨联合之后。术者应亲自加压于耻骨上区,使肿瘤下垂到电切襻,有时使手术台取头低位也有助于手术。
⑶ 膀胱膨出:位于膀胱膨出处的肿瘤,可借助阴道内的手指将肿瘤抬高到电切镜的电切术。
⑷ 膀胱底部肿瘤:位于膀胱底部的肿瘤可借助电切镜前缘的上、下摆动把肿瘤切除。
3、出血 乳头状肿瘤内的动脉出血常不易电凝止血。需将出血来源的肿瘤部分电切到膀胱壁,并在该处电凝动脉。
4、闭孔神经抽搐 有时,当膀胱后侧壁的肿瘤被电切时,同侧的大腿可向内抽搐。这种警报是由于闭孔神经被电凝电流刺激使股内收肌收缩所引起。在闭孔神经抽搐的第一个信号出现时,应立即停止这一区域的电切,不然膀胱壁可在痉挛中穿孔。这种闭孔神经抽搐可由麻醉师静脉给氯化琥珀酸胆碱完全消除,这种短暂作用的、去极的肌肉松弛剂能阻断肌神经交接处的神经冲动传导。箭毒无效。局部封闭也能阻断闭孔神经。
5、膀胱穿孔 当膀胱某一区域复发肿瘤被反复深切时,膀胱周围脂肪可显现,表示已经穿孔。关键是术者要能认得出膀胱穿孔,当看到电切的深部闪现脂肪组织时,应立即停止这一区域的电切。将膀胱以导尿管引流,并保持通畅,以防尿外渗。如穿孔为腹腔外型,除应充分引流膀胱外,还应注意止血,以防血块堵塞导尿管,引起尿外渗。复腔内型穿孔少见,如有发生,应行手术缝合穿孔,此外还需充分冲洗腹腔,以防肿瘤细胞种植。
浅表膀胱肿瘤经过经尿道电切术(TURBt)术后易复发,需灌注膀胱化疗药物;故术后的灌注计划、复查计划及灌注注意事项至关重要,简单介绍如下:
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计划
灌注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等。
灌注计划:术中灌注1次,以后每周1次共8次,后每月一次共4~12次
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怎样复查?
术后第一年复查:肝肾功能/月;尿脱落细胞3次/3个月;膀胱镜/3个月;胸片/6个月。
术后第二年复查:肝肾功能/1~3月;尿脱落细胞3次/6个月;膀胱镜/6个月;胸片/年。
灌注前尽量少饮水
灌注前尽量少饮水,以减少尿对灌注药物的稀释;灌注后多饮水促进药物的排除,减少药物对膀胱的刺激。
插入导尿管及拔出导尿管时保持放松
插入导尿管及拔出导尿管时保持放松,紧张会加重尿道的损伤;对于男性患者会增加前列腺炎和附睾炎的发生的可能。
灌注疗程
灌注疗程因人而异,如果能坚持1.5年很好;如果尿路刺激反应重可以适当缩短疗程,但前8次(每周1次)的灌注尽量坚持,早期的灌注意义要大于后期。
预防性用药
为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可灌注日开始常规口服2~3日抗生素,若尿路刺激症状不消失则适当延长服药时间或者及时就诊。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医治疗膀胱癌效果如何 下一篇:治疗膀胱癌的中医偏方